数码

AI语音助手普遍存在的问题思必驰能解吗2023年芯片排行榜

AI语音助手普遍存在的“隐私问题”思必驰能解吗?2023年芯片排行榜

遥想2011年,Siri被成功移植到iPhone4上,随后,与手机语音对话的新玩法引起了消费者对语音助手的兴趣。2014年,亚马逊推出搭载Alexa语音助手的智能音箱Echo,引领了全球智能音箱的热潮。不过,历经多年,语音助手既没有成为消费者离不开的智能助手,还因接连爆出的“隐私问题”引发担忧。

8月28日,苹果就Siri隐私问题道歉并表示会做出改变。之所以要道歉,是因为7月26日英国《卫报》报道称,Siri会在未经用户允许的情况下,将用户录音上传到服务器,并发送给苹果外包的承包商进行人工分析。而这些录音包含敏感信息,如使命、位置、联系方式等。

Siri并非唯一被爆出隐私的问题语音助手,一些其他公司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比如Google Assistant和Alexa。在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点:为了让AI更好地理解和响应用户命令,它们需要收集大量数据,这通常涉及到一定程度上的个人信息泄露。

但为什么这一直是我们无法避免的问题呢?上海深聪智能(思必驰与中芯国际下属投资公司中芯聚源合资成立)的CTO朱澄宇接受雷锋网专访时表示:“这些公司并不是真的想要侵犯用户隐私,而是为了采集一些数据进行训练,让语音助手更加智能。”他强调,这确实是收集录像目的所在,即便如此,也必须找到保护用户隐私的一种平衡方法,因为技术发展需要依赖于大规模数据训练,但同时也需尊重用户权益。

如何保护隐私?朱澄宇提出两种解决方案:首先,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收集用于训练的大量数据;其次,当技术成熟之后,对于训练需求可能不会那么旺盛,“隐藏”的事情可能就不会发生。他还指出了当前最大的挑战之一——如何在终端实现部分云端功能,同时保证算力足够强以支持复杂任务,并且尽量减少对云端服务依赖,以此来最大化地保障用户隐私。

对于这个挑战,他提出了几个策略:一方面,可以采用融合思必驰算法与深聪AI芯片提供软硬一体方案,将云端工作转移到终端,以此来最大限度减少上传至云端处理的情形;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升终端AI算力的性能,使得部分复杂任务能够本地完成,不再需要频繁访问互联网,从而进一步降低潜在风险。此外,他认为未来有望通过软件优化以及不断迭代更新算法,让设备自身具备更高效率,更好的安全性,从而有效应对这一挑战。

针对如何选择合适的AI芯片以满足以上需求,朱澄宇提醒说,要考虑市场需求,然后转换为一个可量化的地理指标,同时还要考虑算法快速迭代,用一种方法去应变,而这个应变过程就是软硬协同过程。他相信,最终目标是实现一种既能提供强大计算能力,又能保持低功耗特性的产品,这样才能真正为客户带来无缝、高效、安全的人机交互体验。

最后,由于AI技术尚未达到完全成熟期,因此现在使用的是相对较新的工具和架构,比如深聪TH1520这种双DSP架构设计内置codec编码器以及大容量存储单元,以及支持未来升级扩展的灵活性。虽然目前已有一定成果,但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我们将看到更多关于如何利用硬件和软件结合解决这一难题,以及如何创造更加智慧、个性化、高效的人机交互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