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伪造的恶劣程度它比红芯要恶劣好多倍
论伪造的恶劣程度它比红芯要恶劣好多倍
这几日,小雷已经被红芯浏览器的新闻给刷屏了。红芯了完成2.5亿元C轮系列战略融资,自称自主研发了国产红芯浏览器。
不过,很多人发现,它其实用的还是谷歌的Chromium内核。
(图片来源:@Touko)
这就非常尴尬了,要知道,现在大家对抄袭、造假一类的行为那可都是深恶痛绝。
当然,红芯在最新的回应中承认,自己的宣传的确是夸张了“一点”,但浏览器并不是骗钱的,融入了自己的技术创新。
说到底,红芯浏览器最大的问题是吹牛的时候没把握住火候,“国产”“自主”的宣传一下子刺痛了大家的敏感神经。
那么,我们对国产自主技术的防备之心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强的呢?这可就要从好几年前说起了。
众多周知,龙芯是知名国产芯片,凝聚了大量科研人员的心血。而2003年,却出现了一起著名的学术欺诈案——汉芯事件。
简单来说,就是当事人陈进把摩托罗拉的芯片伪装成国产芯片,并命名为“汉芯”。
依靠这款造假产品,陈进成功骗取了1亿1千万元的经费,成功登上人生巅峰。从2003年汉芯一号发布到2006年汉芯被确定造假,陈进和汉芯招摇过市了三年多。
但最让人感觉匪夷所思、哭笑不得、感到魔幻的是汉芯的造假方式。
它既不是对摩托罗拉芯片技术的直接剽窃,也不是对把它买回来自己改装。而是用了一种最最简单和最最原始的方法——把logo换了。
陈进先在美国购置了一批摩托罗拉飞思卡尔56800芯片,然后把原有的logo和标识全部打磨掉。可能是为了不让造假阴谋泄露,陈进把这份工作交给了给他装修办公室的民工。
接着,陈进又找了一家公司在打磨好的芯片上刻上“汉芯一号”的字样和汉芯的logo。我们说黄章打磨联发科P10那都是调侃,汉芯那可是名副其实的打磨出来的。
然鹅,更魔幻的事了来了,汉芯拿到了多项专利,竟然通过了各路专家的鉴定,他们可都是中科院、工程院、北大、浙大等机构和名校里的大牛。
陈进从此平步青云、志得意满,和上交大联合成立了汉芯科技公司,拿下了长江学者的这一学术界的最高荣誉称号。
在对汉芯一号进行宣传时,陈进已经忘乎所以,开启了疯狂吹牛模式。他表示,汉芯采用了当时先进的180nm工艺制程,能在半个指甲盖大的区域塞进250万个元器件,能比肩国外知名品牌的产品。
陈进随后推出了汉芯二号、汉芯三号等多款芯片,但无一例外,它们都没有量产。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汉芯造假败露的导火索同样具有戏剧性。还记得前面那家帮汉芯打磨芯片的装修公司吗?
虽然他们未必清楚自己做过的具体工作是什么,但也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追上了历史的进程、甚至可能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心中自然激动万分。
所以,这家装修公司自豪地把帮助汉芯打磨芯片这件事写在公司网站上,并小小吹嘘了一番自己的IC设计能力。
也就是说,全球芯片的设计竟然让一家国内装修公司完成?当时知名的打假人士发现后,把这个啼笑皆非的消息放了出去。
另外,也有了解内幕的举报人开始对汉芯和陈进进行举报。最终大白,汉芯项目被取消,经费被追讨,陈进的一切职务和荣誉都被撤销。但是,陈进并没有被追究法律责任。
整个汉芯事件总结起来就是:一个骗子买了国外芯片,换上了自己的logo,然后成功骗到了经费,并功成名就。
讲真,哪怕是世界上最有想像力的编剧也写不出这样的剧本,但它却确确实实地发生了。
它产生的更深远和负面的影响是,不少一腔热血的国内用户对自主科技丧失了信心。每当打着自主创新、国产旗号的科技产品出现时,我们警惕的雷达就被激活了。
一直忙头苦干、兢兢业业的国产品牌龙芯,有时候也会不明的吃瓜群众被误伤:
“龙芯?和汉芯一样骗钱的?”
这次红芯浏览器成为众矢之的,大部分的锅要它自己背。如果没有那些夸大其词、虚头巴脑的宣传,只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是一款在谷歌技术基础上有创新的浏览器,也就不会变成这个局面了。
从造假的恶劣程度上来说,汉芯不知道能不能算空前绝后,但魔幻程度应该是无人能及了。
对某些国产厂商来说,你们与其天天打国产、爱国的旗号,玩情怀营销,有真本事的话,拿出些核心技术给我们看吧。没有的话,就老老实实承认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