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mg/rdRN9MabLGdUprpf6UCgRTGuWK9qAD0jtC23PimvzUgU7uAkYLXzxTPU71R2hRng.jpg)
中二青年付杰的逆袭故事从二本生到ICLR杰出论文奖我用了20年的游戏机
付杰,一个中二青年,他的20年之旅,就像是一场与系统博弈的斗争。他的故事从一本二本大学开始,直到在29岁时才决定攻读博士学位,39岁才结束博士后研究。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无数挫折和挑战。
在机器学习领域,有些研究者会根据训练曲线来判断一个模型是否值得继续投入资源。通常,如果初始阶段损失下降明显,那么后期结果也往往优异;如果初始阶段缓慢下降,那么后期可能不会有大的改善。但也有例外:有些模型起初表现不佳,但最终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社会整体。如果存在“上帝之眼”,观察整个社会系统中有潜力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人选,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这类个体很可能被提前淘汰。而付杰这样的背景,更是如此。
然而,付杰不同于其他人。他说:“我必须不断尝试,因为那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尽管这听起来有点像动漫角色台词,但它完美地反映了他坚持不懈、自信满满的性格。在失败之后,他总能重新启动,不断尝试,每一次都比之前更接近目标。
他曾说:“很多时候,我站在被淘汰者的角度看着台上的表演。我一直失败,所以我很清醒。”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着,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继续前进。“不一定会成功,但坚持是必要的。”
付杰梦想成为科学家,从小就对这个梦想保持着执着。他甚至在幼儿园时就开始思考如何帮助人类延年益寿,用先进技术自动筛选药物。在父亲影响下,他早早接触电脑,并立志要学习计算机尤其是AI。
高考分数并不理想,但这并没有打击他的信念。第二次选择计算机专业,而不是让成绩决定一切。当他进入大学,即使面对艰难的学习环境和压力巨大,却仍旧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无论多困难都不能让他停止追求自己的梦想。
最后,在一次偶然机会中,一篇ICLR(国际会议)论文吸引了他的注意。虽然最初只是作为旁观者,不过这个机会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声音,让他意识到自己可以参与到真正意义上的AI研究中去。而这一切发生在40岁的时候,是不是也算是一个新的起点?
当然,这一切都是以虚构为基础,但是它所展现的是一种精神力量——即使面对重重阻碍,也能够不断努力、寻找突破口,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大师级逆袭故事。
![](/static-img/QQRl-rPiDqvy07LDp5jl1KSvK9CexdIqUZ7O2jWjjx0MWiA4u4-gh-5UkE0qqdiW.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