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专访 Sony CEO 岸田光哉 谈 Sony Xperia 1 II 命名以及产品定位
外媒专访 Sony CEO 岸田光哉 谈 Sony Xperia 1 II 命名以及产品定位 为什么会这样命名呢?岸田总裁表示,对 Sony Mobile 来说,从 2018 年到 2019 年是巨大变化的一年,在此之前 Sony Mobile 开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产品的方式都和 Sony 不同,因此花了两年的时间让 Sony Mobile 与 Sony 更一致。透过这样的结构改变,Sony Mobile 目标是朝着增加产品竞争力的方向积极进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去年的 Xperia 1 和今年的 Xperia 1 II 可以说是 Sony Mobile 改革的最后阶段所创造的产品,换句话说,这也是进攻的第一步。 去年 Xperia 手机名称分别为 Xperia 1、Xperia 5、Xperia 10,由于当初决定这样的命名方式已经经过多重讨论,加上希望表达“不论时间如何流逝,Sony 的独特性都会一直存在”,且达到支柱将被“继承”和“发展”之意,因此决定新一代机种就决定以 Xperia 1 II 为名,或是当未来有 Xperia 1 III、Xperia 1 IV 时,都象征着 Sony 稳定前进。 不过 Sony Mobile 并不限定每年推出一代机种,岸田总裁希望 Sony Mobile 不要受到 1、5、8、10 数字的约束。 今年可说是 5G 元年,目前针对 5G 技术 Sony 已发表 Xperia 1 II 和 Xperia PRO 两款产品,不过这两者定位不太相同,Xperia PRO 更锁定影片或直播相关专业人士存在,从它所支援的 HDMI 和兼容 mmWave 可见一斑。 岸田总裁表示,毫无疑问的 5G 今年是重要技术,Sony Mobile 在过去两年中也一直不断推进 5G 发展,去年 12 月 Sony 和 Verizon 就曾联合测试透过 Xperia 5G mmWAVE 手机搭配Sony 的影像讯号发射器(工程测试版)转播 NBC Sports,mmWAVE 网络和相关技术发展会因国家或地区而异,不过岸田总裁认为 2020 年这项技术将会由“人们聚集的地方”开始发展,例如体育场、音乐会馆等处,为此,Sony Mobile 就将提供出色的终端产品做为目标。 虽然岸田总裁个人想要在各个市场皆开卖 Xperia PRO,不过目前他未明说会在哪些通路贩售。仅举例,Xperia PRO 在开发时已经尝试和各种专业相机搭配,同时也在思考当两款产品组合使用时该如何接收讯号,目前 Sony Mobile 希望将 Xperia PRO 更广泛的推广到 B2B 市场,不过也希望能交给自家通路或是其他销售管道,同时希望能打造体验区,让有需要的人能体验到 Xperia PRO 和相机或是其他录影设备结合时如何操作。 近来手机里的“相机镜头”数量一直在增加,此外感光元件的尺寸也变得更大,而 Sony Xperia 1 II 这次采用三颗不同焦段镜头搭配 3D iToF 镜头,AV Watch 的编辑询问了岸田光哉总裁关于 Sony 手机相机的策略。 岸田总裁表示,这次 Sony 大量应用 ToF 技术在进行自动对焦,同时搭配 AI 技术达到即时的眼部追踪功能。 相较于大家对于 ToF 技术等于 AR 应用的印象,Sony 想要让 ToF 做ˋ的更多,例如在黑暗中也能做到自动对焦,或是不论在何处,都能做到眼控对焦等功能。 为什么特别强调眼控对焦呢?由于人类会特别意识到图象中眼睛的存在,因此如果可以将眼睛拍摄得准焦,照片看起来感觉就会截然不同。这次 Sony 特别将感光元件做成 1/1.7 吋之大,并且结合距离感测器,最终可以达到即便是在黑暗中,也能准确捕捉到眼睛的拍摄效果。 另外,Sony 在描述相机视角的方式,也在 Xperia 1 之后改为全幅等效焦距的方式描述,这样能更容易理解并传达相机的价值。 今年开始陆陆续续有手机加入 8K 录影功能,加上在 5G 技术的支援下,传送 8K 影片看起来是很合理的应用,不过 Sony Xperia 1 II 和 Sony Xperia PRO 皆未支援 8K 录影功能,为什么会这样设计呢? 岸田总裁说明,现阶段来说不能说某种特定的技术能代表 5G,就以 8K 影片为例,如果无法将拍摄、传送、观看串联在一起,很难体会 5G 的效果,只有在每个环节都到位,提供适合的操作环境,其价值才会显现出来。 资料来源:AV Watch
被受期待的 Sony Xperia PRO 会在什么通路开卖?
专注眼控对焦功能的相机
为什么 Sony 没有加入 8K 录影功能呢?
![](/static-img/kFW9l7TUO42F1bWLVMl_7X4jHTm2RYApaic6i6XeY_0U7uAkYLXzxTPU71R2hRng.jpg)